突发脑出血算工伤,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突发脑出血属于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因此可以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住院费用、康复费用、护理费用等,并且还有可能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相关福利。
因过劳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以及由此引发的残疾(过劳残),并不被认定为工伤。所以在上班时间在单位工作突发脑出血不算工伤。具体原因如下:
中国目前的法律中没有“过劳死”这一概念。类似的情境只有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情形才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并被赔偿: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也就是说,过劳后只有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后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才被认定为工伤。这存在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是因过劳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以及由此引发的残疾(过劳残),并不被认定为工伤。
二是过劳后在工作岗位之外发生的死亡,比如在睡眠时间,不被认定为工伤。
三是“48小时”的时间限制,造成巨大的伦理冲突。对于生命垂危、抢救机会不大的病人,职工家属可能会为了获得工亡待遇,要求医院在48小时内放弃治疗;用人单位可能会为了少支付工伤赔偿费用而要求维持治疗超过48小时。
其实,中国的法律曾对“过劳死”和“过劳残”有过规定。已废止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曾将“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作为工伤的情形之一。
什么叫“工作紧张”呢?上海曾有过这样的规定——企业安排职工从事禁忌从事的劳动;企业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时;企业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安排职工完成超额劳动的;其他因企业原因造成职工工作紧张的。
遗憾的是,由于“工作紧张”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所以2004年的《工伤保险条例》直接修改成简单易行的48小时标准。这其实是一个倒退。因为《试行办法》已经形成了过劳死制度的雏形,如果经过实践的丰富,包括司法案例的积累和实施细则的出台,很可能最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过劳死认定体系。
在这方面,日本的立法或可借鉴。日本政府在《职业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认定指引》规定了“过重负荷”引发的疾病,而“过重负荷”分为三类,包括发病前一天内的“异常事件”;发病前一周内的“短时间过重负荷”;以及“长时间过重负荷”(具体是发病前一个月内加班时数超过100小时;发病之前2-6个月平均每月超时80小时;其它工时之外的负荷)。
立法的漏洞,让中国过劳死的劳动者们失去了最后可能的补偿。然而,再高的补偿,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弥补病痛的伤害。
本文来自作者[沈春东]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zhentang.com/angzhen/277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沈春东”!
希望本篇文章《在上班时突发脑出血算工伤吗-怎么赔偿》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突发脑出血算工伤,可以获得相应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突发脑出血属于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