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功能,人们对于精密授时这一基础功能相对的陌生。其实精密授时自古就有,从古时的打更报时到现在通过授时系统精密授时,我们对于精确可靠的时间的需求从未间断。
时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相比时间出错,导航出错导致的可能只是走错路。如果授时系统出现误差,哪怕差一秒,后果超乎想象!
01?什么是授时
所谓授时,解决的是时间同步的问题。国家授时中心会通过导航卫星进行发播或转播标准时间信号以守住标准时间,使之保持连续、稳定,然后再应用到各行各业。
目前GPS卫星校时器有多种时间同步接口标准实现时间的传递。对于广域分布式网络而言,采用卫星授时接收机得到标准时间后,需要将这个时间发布给系统的每个部分。
常用的时间同步接口有时间编码,典型的时间码如IRIG-B码,有直流码和交流码之分。交流码(AC)信号相对直流码,传输距离较远。
以往要实现计算机的时间同步,采用的是NTP网络时间同步协议。随着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的提高,NTP网络授时ms级别精度在许多对同步精度要求更高的领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这种情况下,PTP受到许多用户的关注。PTP的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PTP授时精度高,可达到ns级别。PTP协议里面有两种精度一样的对时方式,mac方式以及udp模式,而比较常用的是udp模式。
*补充说明
时间系统也称为时间频率基准,它规定了时间测量的参考标准,包括时刻的参考标准和时间间隔的尺度标准,比如:
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历书时(Ephemeris Time,ET);以铯原子内部电磁振荡频率为基准的原子时(Atomic time,AT);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时间叫做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它是以原子时的秒长为基础,与世界时的时刻相结合。当两者之差逐年积累,达到0.9秒时,就通过正负1闰秒的方式弥补误差,同时保持时间尺度的均匀。
02?授时差一秒,会有什么后果
授时的应用范围很广,航天发展、卫星发射、战场调度、金融结算等等都有精密授时的身影。
那么,如果授时系统出现偏差,会发生什么难以想象的后果呢?
以卫星发射来说:火箭发射升空后,不论是发射场、测控站以及测量船都会对火箭进行连续测控。而所有的测控都会根据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速度,推算出火箭将出现的方位和时间。这时候如果各个测控站的时间不同步,就有极大的可能失去火箭的追踪。毕竟是每秒几公里速度的火箭,差不到一秒都会丢失它的信号。
以航天活动来说:平常在**中或者新闻里都会看到飞船和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的画面。就像是我国“天舟一号”以及“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都是需要精密的时间同步,对两个飞行器进行姿态的同步观测,实时发出测控指令,才能保证对接成功,否则,“太空之吻”的美谈就很有可能变为“太空车祸”。
以战场调度来说:现代战争中,比拼的,更多是网络作战。而精准的时间系统作为网络作战的关键,对于指挥系统的调度,武器系统的打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精度达到几十纳秒量级的原子钟,对时间频率的同步将会在未来的战场调度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以金融领域来说:相差一秒,交易的状态、结果将是天渊之别。在金融交易里面,一秒钟的时间会有着大量的交易和瞬息万变的数字跳动,细小的误差对于涨与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领域,精密授时的重要性还可以在通讯领域、电力输送、航空航海等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的单向授时精度已经达到几十纳秒量级,如果未来能够建立我国的国家时间标准,通过法律定义国家的标准时间,将会使北斗的精密授时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指的是已知点间的边长精度。这样说似乎还不够清楚,举例:我们做过控制测量的人也许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对测量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各种闭合差的计算)时,精度很高(表现为闭合差很小),可是用已知点平差计算时,精度很低(表现为改正数很大),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况大多是已知点有错误或是已知点的精度很低,强行平差会导致控制网扭曲变形,这样的已知点必须剔除不用。所以,平差用的已知点必须有较高的精度。规范里规定了“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就是要求已知点要有较高的精度。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是指每条基线,也不是固定点之间的基线(你说的固定点我理解为已知点,固定点之间甚至可以没有基线)。基线的精度只有在测量完成后才知道,而“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可以在测量之前就知道。用已知点的点位误差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相对点位误差,“相对点位误差/两点间的边长”就是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是对用于约束平差的控制点的精度要求。这个规定体现了控制测量从高级到低级,逐级进行控制的思想。对控制点精度要求的指标,规范里没有采用点位误差这个常用的精度指标,而是采用已知点之间边长的相对误差(用“1/XXXXXX”的形式表示),因为基线其实也是边长(当然,基线同时包含了方向信息),二者进行精度比较,当然要采用相同的精度指标。
说的有点啰嗦,只是希望把问题说清楚了不耽误事,下一个问题简单说。
2、“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中的最弱基线边,是指所有参加平差的基线中精度最低的那条基线。
3、基线精度公式中的平均边长d是基线长度的算术平均值,这里对d的精度要求并不高,注意d是以公里为单位的,所以取“闭合环的平均边长”作为d也是可以。按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是控制网中基线的平均精度。该公式主要用于在控制网设计时进行精度概算,也就是对尚未测量的控制网的精度进行估算,检查设计网型能否达到某个等级,它也能反映控制网的设计质量。该公式也用于对观测数据进行检验,当低于这个精度时认为基线质量差,可用于定位粗差、初步剔除质量很差的基线、判断哪些基线需要补测。
一下子问三个大问题(包含5个小问题,这不符合百度问问题的规矩),我只回答你3个小问题,搞测量的文字功夫不好,打字又慢,回答起来太吃力,其他的问题请参阅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吧(老实说,条文说明里有些说的也不太明白,需要自己多揣摩)。
最后要说你太小气,才给我5分,再多1分也好凑个吉利数字呀,尽管这个分也没有啥实际用处,可是回答问题挣个分不就图个高兴啊。(开玩笑的,可别当真。一家之言,难免有误,注意甄别)
本文来自作者[香露]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zhentang.com/angzhen/319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香露”!
希望本篇文章《卫星误差是多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比起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功能,人们对于精密授时这一基础功能相对的陌生。其实精密授时自古就有,从古时的打更报时到现在通过授时系统精密授时,我们对于精确可靠的时间的需求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