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乡愿德之贼也的例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乡愿德之贼也的例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八、乡愿尽虚伪,鄙夫不知德
孔子何以恶①乡愿②,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③,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注释
①恶(wu):厌恶。
②乡愿:表面上忠厚、内心奸诈的人。《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
③鄙夫:卑鄙浅薄的人
评析
孔子曾说:“乡愿,德之贼也。”表现的是对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的厌恶。孔子认为这些人不但欺世盗名,而且毫无廉耻地自我夸耀。这种表面忠厚、内藏奸诈的阴险者对社会风气的危害非常大。孔子反对“乡愿”,实则是主张以仁、礼为处世的原则,只有以仁、礼为根本,才可以使人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人格鄙俗浅薄,从来不从大局出发,而是时刻担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处理问题从来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孔子认为这种人目光短浅,必然难成大器。因为属于集体中的一员,只有顾全大局,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乡愿德之贼也是谁的观点是孔子提出来的。
《论语》阳货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什么样的人是“乡愿”?孔子为什么批判这种人呢?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怎么理解《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出处自《论语》阳货篇,就只一句话,没有上下文。
说起来,孔老爷子说话真是言简意赅,让我辈后世弟子好顿揣测。所幸,孟老爷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似乎可以窥见其意。
《孟子?尽心下》中说:“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这就比较清楚了,两位圣人对于乡愿的认识集中在“媚于世者”或者说是首鼠两端、模棱两可之辈。
这段对话可以作为旁证,孔老爷子喜欢的是善恶两分、大道直行,有担当、有立场的君子,所以才会说“乡愿是德之贼。”
但有意思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孔老爷子会把“愿”和“乡”放在一起说,莫非他认为这种人乡里比较多?哈哈哈!
说实话,这种没有立场的老好人不但乡里多,城里也一样多,甚至可能位列朝堂的大臣比例还要高一些。
关于“乡愿德之贼也的例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驹博硕]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zhentang.com/angzhen/3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驹博硕”!
希望本篇文章《乡愿德之贼也的例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乡愿德之贼也的例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乡愿德之贼也的例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八、乡愿尽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