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一个对我有着特殊吸引力的城市。
它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梦。
小时候特别钟情校门口卖的各式蜜饯梅干,酸甜可口,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清楚地记得那些梅干的袋子上,都显示它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潮州。
那时就决定:长大,一定要去潮州。
它是我长大后的一座城。
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美食风味系列打开了吃货世界的大门,《风味潮州》自然勾起了馋虫对潮州的向往。
在看到一碗冒着热气的Q弹牛肉丸被端上桌,立刻决定:有空,一定要去潮州。
它是我茶学路上的一片山。
从第一次喝到广东乌龙,就爱上了它独特的香味。
在茶课老师发出茶学游广告“凤凰山上单从香,潮州城里朱泥红”两分钟,我就决定:这次,一定要去潮州。
10月的尾巴,终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潮州之旅。
潮州有着各种各样的干果蜜饯(这边人叫凉果),最有名的是潮州三宝。他们分别是老香黄,老药桔、黄皮鼓,是潮州凉果中的极品,不但好吃,药用功能也是一大堆。
大街小巷到处是凉果店,选了一个看上去特别和气的老爷爷家,果然好吃,带回家两天就被消灭干净,幸好当时留下了微店地址,还可以安慰一下被勾起童年记忆的胃。
而作为一个号称“没有一头牛能够活着走出去”的城市,它的牛肉牛杂,都做的极有特色。
平时如果端上一碗牛杂,我是怎么也不会吃的,在这里却一再上演“真香定律”,吃得很嗨。
基本上无论去哪家店,哪怕外表再不起眼,牛肉牛丸牛杂的味道都十分棒。
潮州饮食偏于清淡,同行的小伙伴有的不太适应,喜欢用自带的豆瓣酱下饭。对我来说,除了烧鹅不太喜欢,其他都还好,甚至觉得清淡之中更有食物本来的味道。
特别是乌岽山顶喝的那碗乌龙肉丸汤,汤中既有肉鲜也有茶香,是非常奇妙的口感。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这样说潮州:
在潮州,每过100米就有一家茶店,超不过20米就有一个在喝茶的地方。
实地一看,的确如此,潮州人爱喝茶,应该是全国之冠吧。从没见过哪个地方这样离不开茶,路边各种小店、公交司机手边,甚至一张桌子的抽屉里,都随处可见茶的身影。
白天学习,晚上自然就要到处去寻找茶。
随意走进一家茶店,没想到认识了一个有趣的老板。大家越聊越开心,茶叶也从八十一斤喝到三千五。
第二次再去的时候,他竟然把店门一关,直接把我们请进了他家,还拿出了自酿的酒和私藏的茶,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潮州人的热情。
也在牌坊街找了个古色古香的院子,坐在里面自斟自饮了一番。凉风习习,夜色柔柔,三五知己,茶香四溢,是人生当中难得的美好享受。
乌岽山上的茶,初喝有点纤弱,似乎没有印象中应有的香,但其实它的香是绵长的,初不惊艳,却回甘悠长,越品越有感觉。
茶学班每天都安排了老师给我们上课,他们的性格和讲课方式各有特色,却同样不遗余力地热爱和推广着潮汕工夫和单从茶。
陈香白老师 ,《中国茶文化》,《潮州工夫茶概论》,《茶事通义》等书的作者,一个精致又可爱的老爷爷。他给我们讲述了他认为的潮州茶的核心:和。
在他看来,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而泡功夫茶,以茶为媒介,培养晚辈尊敬敬畏心,长辈包容爱幼心,是一种使家庭和美的融合剂。
就像他的学生陈悦彬老师,在老先生没到之前给我们上课,侃侃而谈,一派学者风范。老师一到,却自动变了一副撒娇求赞的学生模样,生动演绎了陈老先生所说的“和”、“孝”概念。
陈老先生说这个社会有着非常不好的现象:浮躁。而对抗浮躁其实只要四个字: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从静心泡一杯茶,喝一杯茶做起。
林宇南老师, 《中国茶文化?工夫茶》杂志创始出版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项目申报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了潮州茶的前世今生,还带领我们品尝了凤凰乌龙茶的十种香型。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小白来说,“好茶品不完,名字记不全”,喝得云里雾里也没搞清楚什么是什么香。
林老师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提问和讨论,并且特别准备了不少诱人的小礼品。学好才会问,是我最大的感触,不然什么都不懂,从哪里问起呢。
章海元老师,“ 老安顺”第五代传人、中国手拉坯朱泥壶第一人。看上去不擅言谈,并没有亲自授课。只在我们的惊叹声中现场做出一把精细的小朱泥壶,生动展现了他的技艺。
在自己博物馆里,也用复制品向我们解释了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的那些壶品的创作想法和特色。
前三位老师都在潮州城里,最后一天半,我们在凤凰山包岽村见到了回乡创业的余映丰余总和汕头工夫茶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张虹老师。
余总 既有着传统茶农对于茶和文化的敬仰传承,也有着把广东乌龙茶做强做大的野心。在他身上,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读过书、看过世界的茶人和在家里茶人的区别。
而负责工夫茶艺表演和讲解的 张虹老师 ,则用气质折服了我们所有人。
凤凰茶因为生产和工艺的特殊性,目前都没有规模化的产业链,但通过这些天接触的老师们,感受到他们根深的凝聚力、伦理心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心,让人不由得相信,潮州工夫和单从茶文化会继续传承和发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茶之人。
由于时间大多数都安排在学习和茶山,给我们看景色的时间不多,需要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挤。
好在林老师的博物馆就位于牌坊街,它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聚集了潮州的特色小吃与各种潮文化,课后逛一逛,感觉十分好。
毕竟民谣里说“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晚上就有人去了广济桥,夜幕下广济桥的灯光秀果然十分亮目。
也自己一个人早起去了潮州西湖,本来最想看看当初年轻的周总理在这里的办公场地涵碧楼。可惜正赶上封闭维修,只能在外遥望想像一番。
行程中最美的景色来源于凤凰山顶。无论是日出前的星空和日出的刹那,都在瞬间让我哽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美,是整个旅程中最大的彩蛋。
闻香杯,用来嗅闻茶的香气所用,比品茗杯稍高,可以有效地保留茶的香气,是泡制乌龙茶特有的茶具。与品茗杯配套使用,质地相同,称为闻香组杯。
1、先将泡制好的茶汤倒入闻香杯。
2、再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口上。
3、用手将闻香杯托起,迅速地将闻香杯倒转,使闻香杯倒扣在品茗杯上,此时茶汤已倒入品茗杯中。
4、再将闻香杯竖直向上提起,使闻香杯杯口朝上。双手持闻香杯靠近鼻端闻香。也可以双手撮动闻香。
扩展资料:
更讲究品茶的人家,在茶具上也就更为讲究。品不同的茶叶,需要用到不一样的茶具,每一件茶具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在不同的程序上,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用处。闻香杯就是这样的茶具。
闻香杯,在一般人家并不常见,它是品乌龙茶时特有的茶具。顾名思义,闻香杯就是用来闻茶叶香气之用的,比我们平常品茗的茶杯要细长一些。通常来说,闻香杯与品茗杯配套,材质相同,加上一个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了。
闻香杯,一是保温效果好,可以让茶的热量多留存一段时间;二是茶香散发慢,可以让饮者尽情品味。
本文来自作者[亦巧]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zhentang.com/angzhen/34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亦巧”!
希望本篇文章《潮州散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潮州,是一个对我有着特殊吸引力的城市。 它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梦。 小时候特别钟情校门口卖的各式蜜饯梅干,酸甜可口,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清楚地记得那些梅干的袋子上,都显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