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
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 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骑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1个重机枪中队,下属2个小队,有重机枪4挺。 另附1945年日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
参考资料:
求片名 讲二战的 黑白纪录片 像电视剧一样很多集 好像是九几年地方台播的 片尾是两个人头侧脸
我是**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二战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同时也给后世的历史学家或者军事研究者留下非常多的经典战术、战役。史实不能去改变,但是却给后世学者留下很多假设,就二战欧洲战场,如果美国不参战,**姐认为英国与苏联可以打败德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姐给大家讲解下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从时间划分段来看,以1942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为时间节点来看。德国在战前由于小胡子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后,德国的经济快速恢复与崛起,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的工业经济实力已经名居世界前列;小胡子通过宣扬“日耳曼民族主义”,大肆捕杀犹太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希特勒成立军事单位组织,扩军备战,德国经过几年积累,德国的军队、武器生产种类齐全,德国随时可以武装一支百万的常备军的军力;德国当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研实验室,德国当时是世界科学家精英的聚居地。这些都为小胡子积累开战的资本。
在资本积累之后,德国很快横扫西欧,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法国,在被德国进攻一个多月后才亡国,英法联军被小胡子的军队逼退包围在敦刻尔克,要不是小胡子下令装甲部队暂停进攻,英法联军34w大军估计都要被小胡子的军队赶下英吉利海峡喂鱼。
虽然英国本土隔着英吉利海峡,德国的地面装甲部队无可奈何花落去,可是德国的空军也不是吃素的,德国的空军从1940年9月到1941年5月份持续对英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英国本土损失严重,不过,最终英国佬在丘吉尔带领下,英国皇家空军战胜小胡子的战略轰炸。加上敦刻尔克撤退的几十万联军,为后续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保存实力。
小胡子也许是过于自信,在西线战场还没有让英国屈服,就开始开辟东线战场,进攻当时的北极熊苏联,当时苏联的军队刚刚经过大清洗,战斗力低下,德国的官兵刚刚经过战争的洗礼,作战能力强悍,在战役一开始,苏军溃败的一溃千里,德军很快推进到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城下。
不过苏联在战争前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已经由落后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工业多半已经完成东部搬迁,在莫斯科战役时期,苏联也已经完成全国总动员,苏联的战争潜力很快被打开。在德军兵败莫斯科之后,德军的一路进攻的趋势放缓步伐。
这时苏德战场天平的趋势开始向苏联倒向,尤其是1942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之后,双方都投入巨大的兵力、火炮。经过半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德国战败,虽然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损失极为严重,德军也损失几十万精锐,不过,此战过后,苏联转入战略进攻。从战略上,取得了战争主动权。由于苏联人口基数相比德国巨大,是德国总人口3倍,苏联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苏联后期生产的坦克、火炮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
1942年之后,随着苏德战争陷入持久状态,德国战线扩大,战备资源短缺,德军精锐在苏德战场消耗殆尽,苏联无论是从兵员、战斗力、还是火炮方面在战争后期对比德军都占据极大优势,即使二战没有美国参战援助,苏联可能在苏德战场付出代价在多一些,战争时间可能会更持久性。不过,最终,苏联自己都可以打败德国,加之英国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英国与苏联东西夹击德国本土是完全可以战胜德国的。
**姐说,衡量一个国家标志,最终还是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潜力,德国虽然在二战前期可以横扫各国,不过德国的战争潜力不够雄厚,随着战线僵持、消耗,最终战败是历史必然趋势。
根据您的描述,这部纪录片可能是一部名为《战争风云》的二战纪录片。该片是一部黑白纪录片,由多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大约50分钟,总共有12部分,讲述的是二战期间欧洲战场的历史事件。该片在90年代初由地方电视台播出。片尾的两个人头侧脸可能是片中的主角或关键人物。希望这能帮到您。
本文来自作者[向云]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zhentang.com/angzhen/526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向云”!
希望本篇文章《二战时期日本的一个中队有多少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班: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